如何避免网络暴力
发布时间:2024-09-03
网络暴力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大顽疾。据统计,62.6%的网民认为主观上恶意制裁别人是网络暴民的首要目的;57.4%的网民认为出口成脏是网络暴民的典型表现。更令人担忧的是,网络暴力不仅侵害他人的尊严、名誉和隐私,还严重污染了社会风气。
网络暴力的心理根源主要源于两个方面:道德审判和情感宣泄。当网民对某个事件或人物产生强烈的道德评判时,往往会不加思考地加入讨伐大军。例如,在“唐山烧烤店打人”事件中,短短12小时内,短视频平台就收到了近300万条评论。这种道德审判往往伴随着强烈的情绪宣泄。当网民在现实中无法得到合理排解的压力和负面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时,网络就成为了一个宣泄的出口。
面对网络暴力,各大互联网平台正在积极采取措施。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上线了发文警示和正向引导功能,对于一些被模型判定为不当评论的,反复提醒用户,并在评论区上线了善意提醒文案“善语结善缘,恶言伤人心”。微博、快手等平台也提供了预防网暴的工具和功能,从风险提示、一键防护、私信保护、举报投诉等多个维度,帮助用户快速有效防范网暴侵害。
对于个人而言,面对网络暴力,首先要学会识别和区分玩笑与欺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指出:“如果你感到受伤,或是觉得别人在嘲笑你,而不是在和你说笑,那这个玩笑就开得过头了。”其次,要及时向信任的人求助。可以是父母、亲人,也可以是学校老师或心理咨询热线。同时,要注意保留证据,如聊天记录和相关帖子的截屏,这些都有助于还原事情真相。
最后,要记住,网络并非法外之地。中国已制定了针对中小学生欺凌治理的政策文件,涵盖了与校园相关的网络欺凌行为。如果网络欺凌涉及违法犯罪,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政府、互联网平台、媒体、创作者、普通用户,每个人都有责任。让我们携手共创一个更安全、更友善的网络世界。